我的創業經驗分享部落格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老闆,開這間早餐店要花多少錢?
這是很多人問過我的問題。
當初我也是抱著「試試看」的心情創業,沒想到真正投入後才發現:如果一開始沒有算清楚這五個關鍵數字,真的會賠錢賠到懷疑人生。
這篇文章,寫給還沒開店、或剛開始經營的你。不是要勸退,而是希望你避開一些我走過的錯路。
一、每日營收 vs 每日固定成本
你知道你的店,在完全沒賣出東西的情況下,每天還是要花多少錢嗎?
這就是每日固定成本,包括:
房租(除以30)
水電瓦斯等基本費用(抓平均值)
員工薪資(除以30)
設備折舊(每月分攤)
假設:
房租每月 30,000 元
工讀生薪資 25,000 元
水電雜費 5,000 元
每天就算沒有營業,成本也大約是 2,000 元。
換句話說,每天營收要超過 2,000 元,才有機會開始獲利。
二、毛利率比營收更重要
不少人會這樣想:「這杯豆漿賣 25 元,成本才 5 元,不就賺翻了?」
事實上,單品高毛利不代表整體有賺。早餐店的平均毛利落在 50%~65%,會受產品種類與定價策略影響。
例如:
鐵板麵毛利高(成本低,售價穩定)
現煮咖啡毛利低(原料貴、操作時間長)
你應該問自己:「我現在賣得最好的品項,真的有幫我賺錢嗎?」
三、食材浪費是看不到的虧損
每天備 50 片吐司,賣出 30 片,剩下的怎麼辦?如果最後只能丟掉,就等於每天都在丟錢。
建議:
做一週的銷售記錄
建立基本庫存SOP
每日盤點損耗,有剩料儘量轉作其他用途(如套餐、內用搭配)
不要小看這些浪費,小額長期累積,就是大筆損失。
四、把自己的薪水算進去
很多人一開始會說:「我先自己做,不請人,成本比較省。」
但你得想清楚:如果以後需要請人接替你,這個人一個月要多少薪水?這筆錢,其實就是你現在的「人力成本」。
即使你自己做,也應該在帳上算一份「老闆薪資」,不然你可能以為有賺,其實只是沒付自己工錢。
五、備用金與回本期
開店前,請準備「至少三個月都不賺錢」的現金流。
同時要抓好回本期,不能只看投入金額,還要知道多久能回收。
舉例:
開店總成本 300,000 元
每月淨利約 30,000 元
理論上,回本期就是 10 個月(不含突發支出與設備更新費用)。
如果沒抓好這段空窗期的現金流,壓力會非常大,也容易中途放棄。
我曾經每天工作超過 12 小時,卻只賺 2,000 元,看起來營業額還不錯,但扣掉成本幾乎沒淨利,還得倒貼。
後來我做了一個關鍵改變:每週固定檢視一次店內的數據報表,開始用數據管理,而不是只靠感覺。
那時起,我才真正開始「經營」這間店,而不是單靠體力和熱情苦撐。
如果你需要這篇再縮短成社群貼文、或分段做成系列貼文,也可以告訴我,我可以幫你拆解整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