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創業經驗分享部落格

【創業低潮日記】我撐過了3個月沒客人的早餐店,如今生意開始穩了

 創業最怕的不是忙,而是「備好了,卻沒人來」。

那段時間,我每天凌晨三點半起床備料,六點整準時開門,準備迎接人潮——但開門之後,整整一個上午,連一杯紅茶都沒人點。店裡乾乾淨淨、餐點準備齊全,卻像個無聲的舞台,觀眾遲遲沒出現。

我從來沒想過,「沒人上門」的孤單,比忙得團團轉還難熬。

第一階段:現實打擊期(開店前4週)

開店第一週,靠的是親友幫忙捧場,營業額還算體面。第二週,開始有零星的陌生客人來試試看,心裡燃起一點希望。但從第三週開始,生意急轉直下——日營業額從1,800元滑落到只剩400元,有時甚至更低。

我坐在櫃檯前,看著街上的人潮來來去去,就是不進來。那種感覺就像是被世界遺忘,努力了,卻沒人看見。

家人也開始擔心,勸我:「要不要考慮回去上班?」

但我知道,我不是為了證明什麼才開這家店,而是因為我真的熱愛早餐、熱愛把一份簡單的早晨,變成客人一天的起點。

我告訴自己:與其坐著等人來,不如主動改變。

第二階段:3個關鍵改變,我開始「被看見」

我靜下來思考,做了三個明確的調整:

1. 精簡菜單,只留下記憶點強的三樣主打產品

我砍掉了那些冷門、備料複雜又賣不動的品項。
留下的是三樣最能代表我店裡風格的主打——經典厚片、手炒蛋餅、自製紅茶。讓選擇更簡單,也讓顧客更容易記得我是誰。

2. 每天拍 IG 限時動態:出餐畫面+一句早餐語錄

我開始每天在 IG 限時動態分享出餐畫面,用畫面傳遞溫度,用一句簡單的話拉近距離。像是「你今天吃早餐了嗎?」或「一份早餐,不只是填飽肚子」。
這不只是曝光,更是一種陪伴,讓還沒走進店裡的人,也能慢慢記住我。

3. 發早餐體驗券給附近鄰居與社區大樓

我印了簡單的早餐體驗券,親自走訪附近的社區、住戶、管理員,邀請他們來試吃。不是打折促銷,而是邀請他們「認識我」。

這三個改變沒有立刻讓店爆紅,但一點一滴開始發酵。

第三階段:慢慢變熟,生意開始穩定

到了第六週,出現了我人生中第一位「每天都來的客人」。

他總是六點半準時出現,點同樣的早餐,然後默默離開。但對我來說,那就是最強的鼓勵。

第八週,有客人對我說:「你家的厚片吐司,是我每天早上最期待的事。」

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——不是所有生意都靠爆紅起飛,有些成功,是「熟出來」的。

我不是變成排隊名店,我是慢慢被看見、被記住。
每天穩穩的幾個熟客,彼此認得彼此,慢慢有了小小社群感。

寫給也正在低潮中的你

如果你也在創業的低谷,日營業額低得嚇人、每天懷疑人生,那我想告訴你:

你不是不夠好,你只是還沒被足夠多人看見。

生意慢,不代表失敗。那只是你的節奏還在成形。
不是每一間店都要成為排隊名店,但每一個進來的客人,都可能成為你的長期支持者。

我不是最厲害的老闆,但我願意等,等那個會回來的客人。
等那一位說:「我早餐只吃你家」的熟面孔。

這段撐過「沒人上門」的經歷,不是悲情,是我創業真正的起點。

如果你也在這條路上,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點力量。

👉 更多早餐店創業經營分享,歡迎來我的IG逛逛:
🔗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tw._.gogo


#創業低潮期 #早餐店創業 #沒人上門怎麼辦 #一人開店 #創業真心話 #小本經營 #創業經營實戰 #早餐店經營心法 #街邊小店的故事


留言